
两名嫌疑人。图片由绥芬河警方提供
东北网3月3日讯(通讯员 许春雷
李颖)17岁,本该是溺在父母疼爱的怀抱里撤娇的年纪;17岁,本该是积累知识财富的时期……记者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语言来形容这个花一样的年纪。同样是17岁,飞飞和酷酷却走向了与这个花季年龄应该做的事情完全相反的方向,仅仅一夜之间,就在绥芬河这个边陲城市连续砸碎24辆汽车的车玻璃,而两个少年这样做的目的却只有一个,那就是盗取这些车里的财物。
深夜传出的破碎声
2月19日凌晨,市民们大都还沉浸在梦乡之中,大街小巷异常地寂静。不知何时,山城路集资楼附近一前一后冒出两个黑色的身影,鬼鬼崇崇地钻入了12号院内。二人靠近一辆停在院内的吉普车,打开手电筒,向车里照去,发现车里仅有几包香烟,二人嘀咕了几句,突然举起手中的工具,向吉普车的车窗玻璃砸去。随着一声刺耳的破碎声,两人迅速操起车内的香烟及30余元零钱,撤腿跑出小区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随后的时间里,园丁小区、锦绣家园小区等小区都多次传出了汽车玻璃的破碎声音,共有24辆汽车玻璃被砸碎,车内的物品也均被洗劫一空,甚至连车里的蛋黄派、奶粉、糖果、指甲刀等物品也无一幸免,全部被人“打扫”得干干净净。
十七岁少年下黑手
当日一早,市公安局就接到多起市民报案,称其停放在小区内的汽车玻璃被人砸碎,车里面的财物全部丢失。
一夜之内,24辆汽车玻璃被砸碎,犯罪嫌疑人的气焰十分嚣张。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了以刑警大队为主、城镇派出所、网监等相关部门为辅的专案组,全力开展侦破工作。
根据案件发生的特点,专案组及时确定了侦破方向:针对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简单、时间地点无规律、随机性大等特点,专案组充分利用全市“天眼”,通过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,开展了大量的信息检索和摸排,并在调取分析监控视频的基础上,对宾馆、旅店、饭店、网吧等公共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,全面收集各类破案线索。经过连续奋战,终于确认犯罪嫌疑人为17岁的飞飞和酷酷。通过铁路部门提供的信息检索,专案组确定飞飞、酷酷已经逃离绥芬河,遂对两人展开缉捕。23日,在长春警方的配合下,两名犯罪嫌疑人落入了法网。
两个少年的缺憾人生
据专案组成员介绍,飞飞和酷酷都是都来自单亲家庭,很早便已辍学了,而其盗取的钱物基本都用在了吃饭、住店、上网上面了。27日,记者在市公安局看守所里见到了他们两个。
飞飞的母亲和父亲并没有登记结婚,但却在一起共同生活了16年,并育有两男一女三个孩子。飞飞6岁那年,母亲离开家回到了前夫那里,让喜欢喝酒的父亲性情大变,父亲把对妻子的痛恨全都撤在了孩子身上,飞飞每次看到父亲的眼睛都感到特别的害怕,生怕哪一句话说得不对,会遭至父亲的一顿毒打,他不敢再回家,小学一年级还没读完,就离家出走到济南,后辗转来到哈尔滨过起了拣剩饭、住桥洞、睡公园的流浪生活。同年11月,他又坐着拉煤车回到济南,并被送到了救助站。后来,母亲把他从救助站接回家里,可在继父的家里,从小受惯了委屈的他连大气都不敢出,加之母亲农活较忙,对他关心较少,他总感觉这里不是自己的家,所以选择了再次的流浪。15岁那年,他在大连认识了酷酷,并因为砸车玻璃盗窃被劳动教养。
在刘酷的记忆里:父亲喝酒他挨打,住进当地派出所,有吃又有喝,酒醒父亲再把他接。五六岁那年,父母离婚,他跟父亲一起生活。那时起,他就再也没有见到过母亲,父亲每天靠喝酒度日,七八岁的时候,父亲去世了,他只能和靠低保救助的奶奶生活在一起,小学5年级,他便辍学,并迷恋上了网络游戏。14岁那年,他去大连会网友,结识了飞飞,今年2月份,二人相约来到哈尔滨,再次干起了砸汽车玻璃盗窃的勾当。
据二人交待,来绥芬河前后,他们先后在哈尔滨砸了50多辆车。18日,二人坐火车来到绥芬河,第二天凌晨便疯狂砸碎24辆汽车玻璃,并于19日中午坐车返回了哈尔滨。
如何避免爱车被砸和车里的财物被盗呢?刑警大队办案人员提醒市民:停车时,一定要将车里的物品完全带走并锁好门窗,即便不是贵重物品,也要拿下车,尤其是手提包之类的东西,以免给犯罪嫌疑人留下可趁之机。同时不要将车辆停放在冷僻之处,夜晚将车辆停在有人值守或处在监控范围内的车库或小区。建议车主不要将车玻璃贴制颜色较深的车膜,避免嫌疑人对车内情况产生误解。另外,请被砸碎过车玻璃的市民尽快到刑警大队协助民警核实情况,以使犯罪嫌疑人受到应得的法律制裁。(注:为保护两少年隐私,文中飞飞、酷酷均为化名。)